0101 在文抄公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第2/2页)
李世民道:“你不是说看了我的诗深有感触吗,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即可。”
见陈景恪还想推辞,他脸色一拉,道:“怎么?你不会想反悔说没有触动吧?”
陈景恪这才知道自己掉坑里了,之前他总是用没有灵感为由拒绝写诗,李世民就给设了这个局。
至于为什么要兜这么一大圈子逼着他写诗,也不难猜。
上次送给李明达的那两首太经典了,经典的不像是当场写出来的。
李世民产生怀疑是很正常的,所以才会当场做实验。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世民就是怀疑那两首作品是之前就写好的,所以才让他当场作诗验证一下。
为了防止他用提前写好的作品作弊,还把以前写的《正日临朝》拿出来当题目。
或许你之前写过一些诗词,但就不信你连大朝会相关的诗词都写过。
陈景恪不禁暗叹,难怪都说‘当你说了一个谎,就需要一千个谎去圆’,现在他切身体会到了。
早知道就不抄什么诗了,省的麻烦。
不过还好,他记忆里有关于大朝会的诗,不至于牛皮被戳破。
而且他知道的大朝会诗还不是一首,而是好几首。
说起来也是一件趣事,王维、杜甫、岑参、贾至几人同朝为官,关系还很不错,几人之间的和诗为数不少。
所谓和诗,就是你写了一首,别人写诗应和。
贾至写了一篇《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王维、岑参和杜甫三人都写了和诗。
诗的内容就是大明宫早朝的盛景。
陈景恪是因为这个故事,才记住了这四首诗。这会儿虽然没有大明宫,但拿出来应付一下李世民最恰当不过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就有了底,道:“圣人有命我不敢辞,就勉力写一首吧,若写的不好还请圣人恕罪。”
李世民满意的道:“好,你写吧。”
陈景恪开始思考,不过他思考的是这四首诗该选哪一首。
四首诗各有优劣,最着名的当属王维和岑参的两首,斟酌了一番最终选择了王维的。
杜甫和贾至的那两首都太过于工整,一看就是沉浸此道多年的大家所写。但缺点也很明显,不够有特色。
岑参的这一首不但工整且充满仙气,意境和韵律方面都堪称完美。
尤其是‘花迎剑佩星初落’这一句,不知道引起了多少人的赞叹和崇敬。
陈景恪个人最喜欢的其实是这一首,但也正因为完美,他才不愿意用。
他就是因为抄的诗太好,才屡屡被人怀疑,这会儿自然要吸取教训。
王维的那一首大气磅礴朗朗上口,传唱度非常高,但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首。
首先它不和韵律,其次就是多次使用衣、冠冕、冕旒,这是诗词大忌。
虽然作为和诗要求没有那么高,但这种频繁使用相同的字还是大忌,争议也多来自于此。
陈景恪要的就是这个‘不完美’。
毕竟他这次也是现场作诗,出现瑕疵才是应该的。要是再完美无缺,那就是怪物了。
而且王维这首诗的第二联和李世民那首诗的第二联意思相近,更能从侧面证明这首诗是他‘现场创作’。
选定答桉之后他没有直接就写,而是故意摆出一副深思的模样,嘴里还不停滴咕着什么。
过了大约十几分钟才露出喜色,道:“有了。”
李世民也露出期待之色:“快说。”
陈景恪就把王维的那首《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给读了出来: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