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和亲 (第2/2页)
这两位堂兄弟,同太上皇是同一个祖父。他们的父亲就是太上皇的叔父,是皇室宗亲里,血缘关系同皇帝这一支最近的了。
因这叔父当初有从龙之功,太上皇登基时已战死,被追封了一个亲王。兄弟俩人则被封了一个康郡王,一个瑞郡王。并有皇帝恩旨,准许两位郡王的爵位能承袭三代。
瑞郡王依然健在,家中三代单传。
而老康郡王几年前早已过世,其世子袭爵,人称小康郡王。
如今的小康郡王膝下子女众多。除了几位嫡子嫡女,庶子庶女更是多达十几位。
此次皇帝一表露出想要在宗族里加封一位公主的意思,大多数人自然也是不乐意的。北疆那种蛮荒之地,谁能舍得自家娇滴滴的女儿过去受苦?听说他们还有共妻的习俗,兄死弟娶嫂,父死儿娶继母等。这等罔顾人伦的野蛮风俗,大周朝人光是听了便浑身发麻,不寒而栗,遑论要送自己女儿去经受。
但自来都是一样米养百样人,自然也有那等惯会审时度势,阿谀谄媚之辈,盘算着自己女儿若是加封了公主,一则家族荣耀,二则解了皇帝燃眉之急,总少不了封赏。
便有几家,挑挑选选的,送了几个女孩儿来。
其中却有一个姑娘,与众不同。
她就是张静瑶,是康郡王家中一位不受宠的姨娘所生的庶女。
虽有皇上的恩赏,准许他们家的爵位承袭三代,可如今便已经是第二代了。等到第三代之后,康郡王府又该何去何从呢?康郡王心里打着小算盘,就开始琢磨自己家的庶女们了。
嫡女们是能不送尽量不送的,毕竟她们留在新都,将来的婚事也能成为康郡王府的助力,为自己的儿子们谋取利益。
庶女们么,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而张静瑶虽然只是个庶女,但自小便心有成算。她如今已十五岁了,冷眼看着自家父亲把一个个女儿都待价而沽,内心早就冰凉一片。
她的姨娘姓冷,碰巧还真是个清冷的性子,人如其姓,不争不抢。即便貌美如花,也因平日里太过无趣,不是那等知情知趣的人儿,因此上进府后没两年,很快便失了康郡王的宠爱。
冷姨娘也不在乎宠爱不宠爱的,只守着张静瑶这唯一的女儿,关起门来安安分分的过日子。
冷姨娘本是个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因家族犯了事,阖家成年男子被流放或充军,女眷则全部被发卖或被充为官妓,军妓。
是康郡王把她买了下来,免去了她即将到来的悲惨的命运。
她本想一死了之,绝不愿意与人做妾。
可当初那康郡王一味地甜言蜜语,自小便养在深闺,鲜少见到男人的冷姨娘还以为总算终身有靠了。
谁知等到进了郡王府,亲眼看着后院那么多美人儿,看着康郡王流连花丛乐不思蜀,冷姨娘逐渐就寒了心。
好在那时她发现自己已经有孕在身,便咬牙生下了张静瑶。
孕中她因无法侍寝,便彻底失了宠,她也不在乎。待张静瑶生下来之后,她更是一心一意地抚养自家女儿,再也不愿看康郡王一眼。
康郡王庶子庶女众多,冷姨娘提出要亲自抚养女儿,郡王妃和康郡王便也答应了。
左不过一个庶女么,这母女俩存在感太差,以至于康郡王甚至都不大记得张静瑶的名字和样子。
直到圣意下达,其他女儿们全都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推拒,张静瑶却在冷姨娘的支持下主动站了出来。
康郡王这才注意到,冷姨娘把张静瑶养的真不错!
这些年来,冷姨娘把自己的才学倾囊相授,悉数都教给了张静瑶。
冷姨娘来康郡王府之时,手下没有半两积蓄。进到郡王府之后,因其孤傲,又从不屑同康郡王索要什么进项。即便如此,她依然省吃俭用,硬是用她们娘俩那点不多的份例,把张静瑶打扮地端庄大气。
冷姨娘本就冷艳非常,康郡王也生就一副好皮囊。如今看来,张静瑶这容貌,通身的气派,学识谈吐等等,竟不输新都绝大部分的嫡女们。
康郡王喜出望外,连忙重重赏了冷姨娘娘俩,便把张静瑶送去了宫里给皇帝和皇后过目。
其余女子尽皆都是被逼无奈,唯有张静瑶落落大方,进退有度,胸有沟壑。
是以,她很快便得以被单独召进宫来,名义上是陪伴皇后,实则是要让教习嬷嬷加紧教她宫中礼仪规矩,做足了和亲的准备。只等时机一到,一道圣旨降下,一切便都尘埃落定了。
与此同时,皇帝和皇后的赏赐,也如流水一般送进了康郡王府,可谓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