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探听未来姐夫虚实 (第2/2页)
唐忆柳认为,在没有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之前,科举,或者是现代的高考,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在古代来说,科考并不耽误娶妻生子。方家毕竟是生意人,算盘打的很精。起初有想亲上加亲的意思,和于文秀表哥表妹凑成一对。只是这两年,于家妾生的那个儿子渐渐长大了,于家所作的一些事情,让方家打消了这个念头。
于家的独子名于硕,今年将将八岁。
虽然生母是妾,但因为于府里两个嫡女,一个庶女,共三个女儿,只得他一个男孩,因此独得于老爷的宠爱。这些年,于硕没有养在嫡母房里,竟一直养在生母膝下。这个妾室本是于家家奴出身,可想而知于硕被教养成了什么样子。
前些日子,方家见于家隐隐有想把于夫人休弃的意思。休弃的原因是善妒,无子。方家气不过,思虑再三,把目光转向了唐家。
用唐忆柳的理解就是,无论是家世还是生意,唐家在鸣凤镇都是首屈一指的。更何况,唐家在生意场上,是于家的甲方。方家打的主意就是抱紧了唐家的大腿,牢牢抓住这个靠山。这样于家再想动于夫人,少不得要忌惮三分。
唐忆柳本来压根不关心这些八卦,无奈身边有个耐不住寂寞的银杏。一路走来的时候,银杏已经把这些道听途说的消息一股脑将给了唐忆柳听。唐忆柳知道自家老爹也不是吃素的,既然能走到相亲这一步,唐征必然也是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些事。
之所以能答应相亲,是因为唐征也有自己的考量。
唐忆锦性格温顺,体质较弱。若嫁的太远或者高嫁了,万一被婆婆家刁难,娘家都很难助力。如今方家就住在隔壁镇,且中间还有一个于家在。方家还要仰仗唐家,那就必然对自己的女儿要好。
唐征也算是为唐忆锦思虑得比较周全了,就看这方恒是个什么样的脾气秉性。
此时方恒端端正正地坐着,正跟唐征说:“听说唐伯父的布庄,今日积压了不少素色丝绸?”
唐征捋着胡子点点头:“是啊,三个月前,我有一个故交遇到了些难处,需要现银,我就把他手里的几千匹丝绸全都买了过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贤侄也知道,咱们毕竟还是小镇,不比新都富裕,还是麻布的销量所占的份额最大。平日里我每年至多屯一千匹,这还是要先有人预定我才会去进货。眼下这几百匹丝绸,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进价每一匹也要五两银子。三个月来,总共卖出去不过上百匹,还都是以进价卖出,剩下的就一直积压在库里。丝绸这东西保存不易,要在通风,干燥,阴凉处存放。即便如此,时间久了,也容易有褶皱,颜色也失了鲜亮,搬运中还容易脱丝,就更难卖出。几万两银子,就这么亏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