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秦皇训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皇朝异事!
文宣大帝即位之初,各地藩王不听中央号令,使中央形同虚设。
文宣二年;皇帝下诏,各地藩王进京祭祖。
藩王么毫不理会,文宣帝大怒,亲率京都驻扎百万大军,一一征伐诸侯。
历经六年战争,一扫诸侯国之繁乱纷争,为使大秦天下稳定,把所有宗室亲王,郡王,一一押解进京。
文宣十年,为使大秦天下长治久安,剥夺所有诸侯王之封地。
大秦建国一千余年,封分诸王之名号,向来是以封地为名,譬如,赵王封赵地,淮南王封淮南。但自文宣十年始,一切都变了。
文宣十年,皇帝下旨,设立文宣族训,改变了大秦自开国以来的封分制。
文宣族训第一条,各地藩王入京,剥夺其番号,封地。过往以封地命名诸侯王,如今以礼仪命名。
如,原赵王,改封和亲王,原鲁王,改封肃亲王。原淮南王,改封如郡王。
以礼仪改封之前实封亲王,郡王,无封地,只有俸禄。
秦皇祖训颁布,使各地亲王之地,归于如今各郡县,直属中央直辖。
往后各王室后裔,均已礼乐封爵,决不可以封地封之。这是对一千多年来的固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推翻。
但为了不埋没宗室之中的人才,文宣帝也在族训中做出了一一解释。
宗室子弟如今能够参军议政,就是自文宣而始,这就造成了京城宗室子弟数不胜数,而外州宗室难得一见。
这种局面直到景仁大帝亲政之后才有所改变,能违背大帝定下帝规矩,那一定是另一位大帝。
景仁大帝不喜皇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景仁十七年,皇后诞下一子,排行第四,也就是如今赵安的便宜老爹。
景仁二十年,皇四子封信王,和所有皇子都不一样,大帝把信王府修在了益州城。
朝中大臣谏言,四皇子乃陛下嫡子,为何要封在益州偏远之地。
但等待他的是大帝的革职。
又有朝臣谏言,这于秦皇祖训不符,有违祖制。
大帝只说了一句话,“那就让文宣自己和朕说罢”
再之后,满殿朝臣再也没有了声音,仿佛四皇子生来就该在益州呆着。
这一呆,信王在益州呆了三十年之久,直到大帝驾崩,定国公出关,才迎回皇四子登基。
信王和当时和所有皇子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虽然他也是礼封亲王,但他享受益州城的食邑。
每年益州城赋税,一半交于朝廷,另一半归信王府所有。
这也是当初大帝对信王的补偿,因为当时大帝的举动,已经明明白白的把信王剔除在了皇位继承人之列。
但人生就是这么跌跌宕宕,谁能想到最后会是信王当了皇帝。
同样的原因,如今信王入京,把同样不喜的赵安留在益州。
皇帝不喜这个儿子那是肯定的,甚至皇后每年还有些赏赐,但皇帝连口信都没有传过。
秦皇祖训规定,大秦宗室十二岁开府,方才能自成一家,十二岁以前,是孩童,一应支出均有父母分担,十二岁之后方才有朝廷给的俸禄。
哪怕是陛下亲子,在十二岁之前,也只有王位,而没有俸禄。
别看赵安如今很风光,但他一文钱的俸禄也没有。现在明王府上上下下近万人,吃的全部都是当初信王在府中的遗财,或每年年节宫里赐下的大量赏赐。
这种局面,
要一直维持到他十二岁,十二岁开府之后,益州城一半的税赋将归他所有。
甚至交于朝廷的那一部分,都必须由明王向朝廷递解。
走在益州官道之上,赵安想入非非,他现在没有什么野心,一想到十二岁之后,自己每年什么都不用做,都有数不尽的金钱,数不清的天材地宝,当然还有数不清的美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