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如何怀着未来太子逃跑!
上一回听见这话, 碧芜只觉得耳熟,如今再听见,她才记起, 相似的话前世他曾对她说过好几次。
或是在交欢餍足后抱着她时,或是在她偶尔赢棋时, 更或者是在莫名其妙的境况下突然问这话。
前世,他是高高在上的君王, 碧芜不敢揣测圣心,虽也猜过他到底想让自己说什么。
是同他诉苦告状,还是主动讨要奖赏。
但不论是什么, 往往, 她都只会恭敬而又无趣地道一句“奴婢没有什么想说的”。
可前世是前世, 此时这个男人想要让她说什么, 她很清楚, 但碧芜咬了咬唇,仍是故作茫然,“臣女不懂,殿下是何意思……”
誉王眸色微沉,却并未急着拆穿她,而是自银铃手中接过药碗, 递到她手边, “昨夜是本王不明情况,让你在马上受了颠簸, 吃了些苦头。如今你脉象不稳,这是大夫开的安胎药。”
碧芜盯着那浓稠且散发着苦味的药汁, 一时不知该不该接, 若她接了, 便等于认了此事。
可她也明白,即便不认,她身怀有孕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是她否认得了的。
她苦笑了一下,没想到尹沉给她的药方还来不及用,就这么快被最不该发现的人发现了。
碧芜闭了闭眼,深吸了口气,终是认命般接过药碗,将苦涩的汤药一饮而尽。
“这个孩子……”
见誉王薄唇微启,正欲说什么,碧芜一下打断他。
“孩子的事,可否请殿下帮臣女保密!”她抬眸看向誉王,露出几分无可奈何的神情,“不瞒殿下,臣女与孩子的父亲两情相悦,原想着等臣女认回安国公府,我们便成亲,可谁曾想孩子的父亲却出了意外……”
碧芜自认撒谎的本事还不错,竟然不打腹稿就将这个故事编了出来,她偷着打量誉王的反应,却见誉王剑眉微蹙,静静地看着她,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古怪。
他灼热的眼神令碧芜脊背不自觉发僵,只能低下头去,以防教他看出端倪。
少顷,才听他问道:“孩子的父亲……出了什么意外?”
碧芜闻言,逼着自己抬首正视着他,须臾,暗暗咬了咬牙,幽幽吐出两个字。
“死了……”
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伤感,而她的声音听起来确实带着颤意,这当然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害怕。
毕竟孩子的父亲正活生生坐在自己面前,用那双幽沉深邃的眼眸锁住她,而她还得煞有其事地,在孩子爹不知情的状况下将他咒“死”了。
誉王的眉头蹙得更深了些,碧芜总隐隐觉得他有几分不悦,片刻后,才又问道:“怎么死的?”
死了便是死了,关心这么多做甚!
碧芜心下颇有些不满,但男人身上的威仪之气形成一种浓重的压迫感,令她不得不佯作伤感,继续编道:“病死的,原以为只是风寒,谁知连日高烧不退,日渐衰弱,就这样没了。”
说多错多,为了防止誉王再问,末了,她还不忘哽咽道:“臣女好容易忘却此事,请殿下莫要再提了……”
她以手掩面,努力作出一副悲恸的模样,可手掌心却是干的,须臾,她才听男人低沉醇厚的声儿传来,“本王先走了,二姑娘好生休息。”
碧芜张开手掌,从指缝中看去,便见誉王修长挺拔的背影。
直到他踏出外间,再没了动静,碧芜才卸下一口气,倚着床栏,大口呼吸起来。
不管他信不信,她这慌也只能这么撒了,且此事与他无关,他应当不会太放在心上。
银铃行到碧芜身侧,满目歉疚道:“姑娘,都是奴婢的错,是奴婢没能阻止誉王殿下请大夫来。”
“你有何错,别责怪自己了。”待平静了一些,碧芜才有心思观察起她身处的这间屋子来,“银铃,这是什么地方?”
“听说是誉王殿下临时在应州住的一处别苑,这里离青菱河近,姑娘晕厥后,便被誉王殿下带到了这里。”
碧芜像是想起什么,猛一激灵,忙问:“张叔张婶那儿呢?我一夜未归,他们岂不是该担心了。”
“姑娘不必担忧。”银铃道,“将姑娘带到这儿后,誉王殿下特意让奴婢去寻银钩和车夫,让他们回府里传话,说您今日走累了,在就近的客栈休息下了,明日再回。”
碧芜本还担心无法向张朝夫妇解释,他倒是想得周到!
她透过雕花窗棂看了看天色,见外头已吐了白,虽还有些疲累,但还是支起身子下了榻,“银铃,伺候我起身吧。”
“姑娘,您要不再歇息一会儿吧。”银铃劝道。
碧芜摇了摇头,就算要歇息她也不在此处歇息,心惊胆战的,如何睡得好。
见自家姑娘坚持,银铃无奈地叹了口气,出屋唤人打来热水,再伺候碧芜更衣。
碧芜只草草梳洗了一番,便托别苑的人带话给誉王,说她怕府中老奴担心,急着回去,就失礼不与誉王当面辞别,先行回府了。
她本打算让银铃去叫辆马车,可别苑的管事像是料到她会这么快逃,已然准备好了车马,亲自将她送走。
碧芜倚在车壁上,回想昨夜过于曲折惊险的经历,只觉脑袋有些乱,她迷迷糊糊闭上眼,在马车晃晃悠悠中抵达了萧家老宅。
听到她回来的消息,门房赶忙跑去通知张朝夫妇,等朱氏匆匆赶到时,碧芜正坐在圆桌前用早膳。
幸得方才在马车上睡了一觉,此时她精神奕奕,加上特意让银铃上了胭脂,倒不怎么看得出病气。
“张婶。”碧芜起身欲迎上去,却被朱氏快一步压坐下来。
“哎呀,我的姑娘,昨夜你那么晚不归,可担心死老奴了。”朱氏眉头紧皱,“姑娘就带了这么几个人,可不敢在外头过夜,若出了什么事儿……”
碧芜没办法安慰朱氏,因昨晚确实出了事儿,她只能笑了笑道:“实在是花灯会有趣,沿着青菱河来回走了两趟,便走不动了,又觉得马车颠簸,就直接在附近寻了个客栈歇下。也是毓宁考虑得不周,让张叔张婶担心了。”
“姑娘没事儿便好,没事儿便好。”朱氏长叹一口气,还是那句话,“姑娘若有什么意外,老奴们如何与老夫人交代。”
提到萧老夫人,碧芜才想起她寄出去的那封家书,算算日子,应当快到京城了。
她刻意在信中提到守陵两年,就是想给此事留了个余地,到时若萧老夫人不同意,她便退一步,改作一年,想来她那祖母应当更好接受一些。
而后几日,碧芜在萧家老宅安安心心地住着,时而带着银铃银钩在应州城内逛逛,一点也无动身回京的意思,朱氏虽没明着催,但偶尔还是会提一嘴,说老夫人该想姑娘了。
碧芜只勾唇笑了笑,轻轻扯开话题,她想等守陵的事儿定下来,再告诉张朝夫妇。
转眼,她来应州也有七八日了,是日,碧芜正在屋内悄悄缝小衣裳,便见银钩疾步入内,说誉王和十一殿下来了。
碧芜落针的手一顿,抬眸问道:“两位殿下可有说为何而来?”
“说是在瑜城办完了事儿,准备回京城去,顺道来向姑娘辞行的。”
辞行?
碧芜将手中的小衣裳放入绣筐里,又往上头盖了些碎料子,这才吩咐道:“命人备些茶水点心,请两位殿下去园中凉亭,我一会儿便来。”
“是,姑娘。”银钩应声退下。
银铃伺候碧芜整理了一番衣着,略有些担忧地问:“姑娘,您说,誉王殿下会不会已经将那事告诉十一殿下了?”
“应当不会。”碧芜想也不想道。
她对他的了解虽不算透彻,但也知道他并非好事和碎嘴之人,不会随意向旁人透露她有孕之事。
毕竟此事还事关她的名节。
一炷香后,待碧芜抵达老宅花园时,誉王和喻景彦已在亭中落座,远远见碧芜行来,喻景彦抬了抬手,提声唤了句“二姑娘”。
目光触及喻景彦背后,男人幽深的眼眸,碧芜心下一紧,但还是缓缓在亭前福身施了一礼,才迈上石阶去。
“听六哥说花灯节那日,二姑娘受了些惊吓,如今身子可好些了?”喻景彦关切道。
“多谢十一殿下关心,臣女的身子已无大碍了。”碧芜问,“两位殿下既是预备回京城去,可是差事办完了?”
“算是吧。”提及此事,喻景彦颇有些愤愤,“至少傅昇那厮是在劫难逃了,且不说他做的那些,就派人行刺皇亲国戚一条,就够定他的死罪,就是可惜……”
喻景彦说至此,蓦然止了声儿,侧首看了誉王一眼,又转而笑着对她道:“二姑娘来应州也有段日子了,不如同我和六哥一块儿回京城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碧芜微微一怔,抬首看去,誉王也止了动作,向她看来。对视间,碧芜眼神飘忽,颇有些心虚地垂下脑袋。
她绞了绞手中的帕子,佯作自然道:“应州路途遥远,好容易来一趟看望父母亲,也不知何时能再来,臣女想多待些日子再回去。”
“这样啊……”喻景彦垂眸思索半晌,蓦然道,“左右我和六哥都不急着回京,要不也在应州多玩些日子,再同二姑娘一同回去,如何?”
他说罢,用脚尖暗暗踢了踢誉王,同他使了个眼色。
誉王看了他一眼,幽幽放下茶盏,抬眸看去,便见对桌的人也在盯着他瞧,她面色露出几分为难,似在向他求救。
他抿唇淡淡笑了笑,沉默许久终是开了口,却是对喻景彦道:“你不急,母妃可急了,她已有两个月未曾见过你,上一回还同我抱怨,说你连封信都不寄给她,莫不是将她给忘了。”
闻得此言,喻景彦眉头一扭,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誉王。
他提议留下来,难道是为了自己吗,当然是为了他这六哥,怎的他这六哥这么不开窍,还主动拆他的台。
下一刻,只听誉王又道:“二姑娘身子才好,我们既也来辞别过了,趁着时辰还早,还是赶紧启程赶路吧。”
说罢,他利落地起身,同碧芜道:“多谢二姑娘招待,本王和十一还要回京城同父皇交差,便先行离开了。”
碧芜倒也没有赶他的意思,但见他走得这么爽快,难免心下欢喜,但她还是强压下上扬的嘴角,毕恭毕敬地将两人送出了府。
喻景彦翻身上马,笑着道:“相信很快我们便能在京城见面,到那时我请二姑娘去京城最大的茶馆喝茶。”
碧芜没有应这话,只道:“望两位殿下路途平安。”
她转过视线,便见誉王冲她微微一颔首,似是意有所指般道了一句“二姑娘保重身体”。
碧芜勉强扯开嘴角笑了笑,福身道:“多谢誉王殿下。”
立在府门前,眼看着几人纵马绝尘而去,碧芜将手覆在小腹上,一瞬间泛起些不明的情绪。
她一早便做好了打算,等孩子生下来,就将他留在应州,这辈子都别与京城那厢有所牵连。
可若是如此,旭儿此生怕是与那个男人再无父子缘分。
碧芜从袖中掏出那枚玉佩,摩挲着上头精致的纹路。少顷,她缓缓收拢掌心,将玉佩紧紧捏在手里。
然与性命相比,所谓的父子缘分又算得了什么。
若旭儿不是世子,亦不是太子,他的生活定然会平静快乐很多吧。
誉王这厢离开了应州,也算让碧芜要做的事少了层阻碍,如今,就等着京城那儿的回复了。
翌日一早,碧芜又是多睡了半个时辰才起,她揉了揉眼睛,艰难地起身梳洗。
正在用早膳,就见一人快步入了院子。
银铃透过窗子瞧见来人,便打起竹帘子出去,很快就捏着一封信笺进来。
“姑娘,是京城寄来的信。”
碧芜喝粥的动作一滞,稍稍有些诧异,以正常的速度,应该不可能这么快收到回信才是,她忙放下汤碗,迫不及待接过来,撕开信封,草草扫了一眼,不由得露出几分失望。
信中都是萧老夫人对她的关切之语和望她早些回去的话,看样子应当回的是她到应州那日写的家书。
她放下信笺,却见银铃神色犹豫地看着她,又道:“姑娘,门房派来的人还未走,说是有些话要同姑娘说。”
碧芜纳罕地蹙了蹙眉,看向竹帘外隐隐约约的身影,“让他进来吧。”
银铃听命打起帘子,冲外头道了几句,门房的人才垂着脑袋毕恭毕敬地进来,“小的孟五见过二姑娘。”
“听说,你有话想对我说?”碧芜问道。
那叫孟五的家仆迟疑了半晌,才道:“回二姑娘,方才驿使来,除了送信,还让奴才们给姑娘传话,说……说……”
见他吞吞吐吐的,碧芜顿生出几分不好的预感,催促道:“说什么?”
“奴才说了,姑娘可别急。”孟五道,“那驿使说老夫人在姑娘走后就染了疾,这场病得厉害,恐是不好,让您快些回京城去。”
碧芜闻得此言,只觉脑中“轰”得一声,她猝然站起身,手边的汤碗被掀得转了个圈,险些落地。
怎么会呢!
明明信中……难不成祖母是怕她担忧,故意瞒着不说?
那这话又是谁让传的?萧鸿泽还是周氏?
可碧芜依稀记得,前世她这位祖母格外长寿,是在萧鸿笙十五岁那年才仙逝的,正是在萧老夫人走后,萧鸿笙才下定决心上了战场。
可怎会突然……
许是过于激动,碧芜向前走了两步,就觉腿一软,幸得银钩扶了她一把,才不至于瘫倒下去。
回到萧家后,萧老夫人待她如何,碧芜很清楚,正是有祖母在,她才能渐渐放下不自在,融入这个让她陌生不知所措的家中。
而如今萧老夫人病重,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坐视不理,她反握住银钩的手,甚至都没有犹豫道:“快,收拾东西,我们午后便出发回京。”
张朝夫妇那厢也很快得了消息,两人虽亦担忧慌乱,但到底镇定许多,调拨了不少下人,有条不紊地收拾起了箱笼。
为了不耽误行程,能不带走的东西碧芜都留了下来,两个多时辰后,她便匆匆坐上了马车,朱氏抹着眼泪,心下虽难过,但还是安慰碧芜萧老夫人定不会出什么事。
碧芜点了点头,同张朝夫妇随便道了几句,便命车夫快些出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