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梁萧 (第2/2页)
不过缺点是个头更大,装卸不易。
三天后,樊城城墙被回回炮击破。
守将投降。
伯颜大喜,问梁萧想要什么赏赐。
他却只要贵重药材给阿雪治伤。
伯颜自然应允,并为他单独向忽必烈写请功奏折。
忽必烈大喜,在朝堂上大呼梁萧为“朕的娃娃将将军。”
可见其欣赏。
樊城陷落,元军开始攻伐樊地。
大宋急忙派三十万大军增援。
而大宋的规矩么….....文人带兵实在正常。
但不是谁都能做诸葛亮、陈庆之的。
元军增援还在陆续赶来,大部分军力要压制襄阳城。
接战的便是阿术的四万多蒙族军队和梁萧手上经过多次大战仅余的五千钦察骑。
先是十万水陆大军轻易被阿术轻易击败。
其主帅贾似道,两军刚开始交战就吓得跑路了。
第二路军主帅范文虎。
被梁萧在百丈山阻住。
一次夜袭,就打得十万大军溃败。
范文虎狼狈而逃,梁萧率军乘胜追击。
命全军携两匹马,付五十袋箭。
三日两夜,不离鞍、不解甲。
翻山越岭反复掩杀。
范文虎衣着农人打扮逃至大宋名将宋世杰所率十万大军寨营时。
身边只有亲卫两人。
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梁萧追至寨门外,宋军闭门弯弓严阵以待。
梁萧示以疲惫,回马班师。
宋世杰觉得有机可乘,决定派兵追杀。
担心钦察军骁勇,为求稳妥,特意将军中三万骑兵选出八千精锐。
四千追赶,四千左右包抄。
不得不说作为大宋现今武将中最善兵者,他还是有些本事的。
梁萧却故作北逃,令钦察军时不时回首而战,做出一副寡不敌众、渐有散乱的迹象。
到了平原处,三路宋骑合一、本欲一举而胜。
钦察军却分成了四队,四散奔逃。
宋军也分兵追杀。
此时梁萧吹响号角。
钦察军经他训练,听到不同频率的号音甚至鞭响就有不同阵型、不同配合。
号音变,战法亦变。
效率极高。
且这指挥鞭和号角还是梁萧自制,声响独特、可防伪造军号乱他军令。
钦察军纷纷换骑此前用于背箭的从马。
从四面反击。
迅速结成六花般阵势。
缓缓搅动阵中被分割开来宋骑军。
箭矢如斜风吹雨,八千宋骑难以抵挡。
沦为被屠杀的对象。
张士杰在远处高山遥遥看见,急率一万八千大军救援。
待赶到时。
钦察骑已杀光那八千宋军。
人马浑身满是鲜血,看得宋军心惊胆颤。
梁萧马鞭一指,一马当先带头冲锋。
狂奔之际,钦察军六骑一组结成小六花阵、六个小阵又成六个中阵。
撞入宋军阵势后,梁萧一声呼喊。
这些三十六人组成的骑阵汇成六花大阵。
又成“青峰之象”。
如一把宝剑直入张世杰中军。
宋军再败,张士杰逃回寨时、一万八千人马只剩三千。
加上之前的八千大宋精骑,便又是两万三千条性命!
梁萧挥鞭收兵,回兵百丈山、但见五十袋箭将尽、活下来的四千钦察军看似强悍可怖。
实际上却疲惫不堪。
张世杰也算是名将,在瞭望楼上看得真切。
但之前吃亏太甚,宋军又士气低落。
竟眼睁睁的看着敌方人困马乏,不敢再派一兵一卒追击。
此战之后,梁萧再度升为钦察军总管。
也正式成为宋人口中的“大魔头”。
忽必烈令挑选蒙军最精锐之骑兵一万七千并入钦察军。
梁萧统兵两万且是元蒙最精锐之兵,已是一方大将。
襄樊之地为大宋交通运输中心,亦为大宋国门、乃兵家必争之地。
宋元两军你来我往、各逞其能,梁萧、云殊更是数次生死相搏。
大宋这边高手比大元多不少,但以黄蓉之智虽能稍和梁萧周旋。
但宋军孱弱和普通江湖人又总不听命令,上了战场各行其事、组成的队伍始终不敌梁萧所率钦察军。
在一场场残酷的战争中,元蒙终是夺得了襄樊一半之地。
忽必烈再度将梁萧升至三品平章将军,但他却整日愁眉苦脸。
却是见了战祸累及百姓,心生忏悔,暗起隐退疆场之意。
其在军中有一忘年交,乃是水利大家、名郭守敬。
本为元朝兴修水利及大军水站的负责人。
梁萧设计蓄水冲垮襄樊之桥时被伯颜请来助他。
二人接触后,却成了知己。
和他一起谈论天文地理、数术机关是梁萧从军以来最自在开心的时光。
而当今世上,所行历法乃数百年前大汉及盛时所立。
经数百年已有不小的偏差。
历法对农人的重要性非常之大,而世上最多之民便是农人。
可九州之地太过浩大,若要编一部新的历法、所需的测量、计算等繁复操作非常之多。
除非耗去一个大元朝庭数年税收及大量人力,否则非得一惊世之才来主持施行。
碰到梁萧后,郭大人便知道自己找到了。
此时发现梁萧厌倦杀戮,便邀请梁萧主持此事。
梁萧兴然应允。
此后一段时间,他便刻意培养土土哈几人军事水准。
仅坐阵后方在关键时候提点一二,战后再总结、传授一些经验和兵法。
已是打定了主意,将钦察军交由他们手上、然后故意得罪得罪人,好被那些人针对弹劾,再带着阿雪去元大都和郭大人一起编历法。
大元水利皆系郭守敬身上,他以各种借口留在前线已很长时间、必须得回去了。
这一日,梁萧刚送别郭大人、派麾下和他一起参军的伙伴王可带队护送。
哪知还不到一天。
便有军士来报,郭大人车队遇袭。
梁萧迅速赶往,为时已晚.....
郭大人已死!
伙伴王可深受重伤,从剑伤看出是《归藏剑》的路数。
王可弥留之际说出。
“是云殊干的.....!”
回到军营后,梁萧大哭了一夜。
他自幼孤苦,郭大人是自己所遇唯一的知己。
王可的父母是自己父亲少时的朋友。
他们一家也是自己在那个小山村里的“亲人”。
梁萧亲手为忘年交做了一副棺材,待其子前来接其回乡安葬。
又埋葬了伙伴。
之后数日都是喝得烂醉,不再管军务。
土土哈等人看其心情不好,便找了个空闲约其外出打猎。
梁萧突然问道:“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土土哈等人答案不是建功立业就是抢夺他财富妻女。
梁萧很是失望,颓丧回营。
土土哈感觉梁萧不对劲,便向伯颜汇报。
某日,伯颜单独找梁萧打猎。
“梁萧,你可知天下为何会有战争?”
梁萧一怔:“我不知道…..”
伯颜道:“说来也简单,只要数国并存、便免不了战争。”
伯颜先拿成吉思汗举例子,看梁萧依旧迷惑、毕竟年代远了些。
想了想便说起秦国三州之事。
“秦国如今之地,本七国并存、国与国之间征战不休、但自嬴政一统七国,三州便有了和平。”
梁萧忍不住说:“这么说只要各国一统,才无战争么?”
伯颜点头:“没错,自古以来、有识之士莫不想廓清海内,混一天下、唯四海如一,方致天下太平!”
“你的朋友战死,为的不仅是他自己的功功名利禄、他们也是为了天下一统是大业而死。”
梁萧皱眉:“为何非要打打杀杀,大家和和气气不好吗?”
伯颜摆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此乃天地至理,你见过不吃羊的老虎吗?”
“我们厉害,可打汉人、汉人厉害不会来打我们么?
“大宋太宗不也打过契丹!”
“嘿嘿,只怪他自不量力打不过别人罢了。”
梁萧皱眉:“如此说来,有国家之分便有强弱之别、有强弱之别便有战争…..”
伯颜继续:“你为人重情,是好事、不过一人的性命和天下百姓的性命孰轻孰重?
“所谓人生苦短,堂堂七尺男儿、当挽强弓、骑烈马,平定天下、为一统之大业而奋起,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所为!”
指了指远处的老农:“你梁萧堂堂七尺男儿,为一二人之死,成日伤心满怀唉声叹气、与这田中村夫有何区别呢”
梁萧从小流落江湖,也没什么大志向,更没人跟他说过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听着这番话,有些茫然。
伯颜神采飞扬,朗声道:“响鼓不用重锤,你是聪明人、身上流着成吉思汗的血。你的才干令世人嫉妒!兴修历法的小功德算什么,要做就做平天下的大功德!”
重重拍了拍梁萧的肩膀。
梁萧也很是振奋:“元帅!”
此后,梁萧便回到军营再次组织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