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起势 (第2/2页)
郭子兴的祖先是曹州人,他的父亲郭公,娶了一个县城中富贵人家的女儿,家庭环境便慢慢的富裕了起来,为日后郭子兴造反,留下来了那么一丁点的基金积累。
要知道郭子兴的父亲本来可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答命算卦者。以前过的日子可是整日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周游四方啊!如今,竟然能够娶到一个富商的女儿为妻子,可真是有两把刷子。
也正是因为郭公这个优良的基因,完美的继承了给他的儿子郭子兴。
这郭子兴从小也学会了算卦,并且还有江湖大侠的豪爽性格,很喜欢结交朋友。
也就是因为郭子兴有的那么一点基金积累,再加上从前广泛的结交朋友,为日后在**的元朝末年拉旗起义奠定了基础。
趁着天下动荡,徐寿辉和刘福通正对元朝进行猛烈的击打时,郭子兴也终于有所行动了。
至正十二年春天,郭子兴倾尽家财,杀牛备酒,广结天下英雄豪杰,颇有一种武林盟主的架势!
不久便集齐了数千名年轻强壮的青年,在郭子兴这个神算的慷慨激昂的数词的鼓励下,这帮年轻人发誓要与他一起共图大业,迅速起兵就攻占了濠州,拿下来了第一块根据地。
但正所谓得到的容易,失去的也容易,可能正是因为起义这般迅速成功,才奠定了郭子兴日后也只能待在濠州城里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郭子兴一同起兵的还有孙德崖,在小小的濠州城里,一会就出现了五位元帅,再加上后来的李二,彭大,赵军用等人,那一共八人了。
于是就出现了在这个小小的濠州城内,就出现了几人人互不相让的那种局面。
正是因为互不相让,而且还相互吃不掉的事情,这才导致了日后郭子兴必须装作礼贤下士,这才没有误把太祖拖出当做间谍砍死。
关于郭子兴的故事就先说到这里,让我们继续把目光转回来,看看徐寿辉在经历了一起一落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又如何被陈友谅给夺权了呢?
话说徐寿辉被元朝军队击败了以后,竟然侥幸逃脱了,逃跑了以后,徐寿辉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敢马上发动反攻的军队,而是一直等到至正十四年,才采取了行动。
因为这一年,元朝军队迫于刘福通和张士诚等农民起义的压力,不得不抽调了长江中游近乎于所有的兵力前去镇压。在徐寿辉领地的附近兵力稀少,所以徐寿辉决定就趁着这个空隙,快速重新召集军队攻打失地!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必然能够成功,而且能够一鼓作气收复失地!甚至不费吹灰之力。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徐寿辉又因为攻下来了湖广和江西的许多地区,使声势又起,接着又进一步控制了四川盆地和陕西的一部分地区,快速的重新站稳了脚跟。
不仅仅如此,徐寿辉还派人到罗田的故里多云山中建田元店,筑紫云台,立“无敌碑”,以来夸耀自己的功绩。
真可谓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从这几点做法来看,他压根就不具备一个帝王所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无论功劳有多高,亦不能自己夸奖;无论现在的政绩有多么显赫,亦不能骄傲自满。
然而徐寿辉这几点全部做到了。
他不仅夸耀自己的功劳,更是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如此这般行为不被下属的人篡夺了权力,那才怪呢!
但毕竟现在又收复了失去的土地,重新让徐寿辉的名字大振于天下,徐寿辉安能不乐乎!
徐寿辉这一次带领军队“卷土重来”的同时,还把首都迁到了汉阳。
这一年的事情发生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的正月。
但是徐寿辉自己人生的这一路,再加上这一迁,就落了一个和韩林儿一样的下场,因为实权被丞相倪文俊夺去了!
这一下子,堪称是开国大帝的徐寿辉竟然就变成了空头支票,被下属给架空了。
而倪文俊的野心就这样停止了吗?就这样不再膨胀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按耐了几年之后,倪文俊终于按捺不住了,他缓缓地撕掉了脸上的那一个假笑的面具,露出了本来狰狞的面目。
他把那双充满了杀气的眸子,缓缓地看向了坐在王位上的,已经没有了实权的徐寿辉,此刻他的内心是极其想把这个人拿掉的,说干就干,马上开始谋划!
到了至正十七年九月的某一天,倪文俊策划了一场谋杀徐寿辉的兵变,但是百密一疏啊,最终失败了,只得灰溜溜的逃到了黄州。之前的权利,因为这一招不慎,就一下子便是丧失了不少!
而当时的陈友谅呢,他在做什么呢?
时友谅隶文俊麾下,数有功,为领兵元帅。遂乘衅杀文俊,并其兵,自称宣慰使,寻称平章政事。(《明史.列传十一》)
就这样,陈友谅借这一次机会,吞并了倪文俊的所有军队,变成了平章政事,自己称自己为宣慰使。
可怜这倪文俊好不容易招来的军队,最后竟然成了他人的“嫁纱”,就这样整个“天完”帝国的政治权力便落到了陈友谅的手中!
而陈友谅也完成了从草根到帝王的咸鱼大翻身的路程!
接着到了至正二十年,陈友谅也不再掩盖自己的野心,就以借着观察作战地形为由,将徐寿辉诱骗到了太原附近的采石镇,将其杀害了!
在陈友谅成功的这一条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也就不难理解,当年吕蒙正先生为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这般写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寒窑赋.版本一》)了。
陈友谅因为自己家世的缘故,无法自己拉起一杆属于自己的起义军,只能投奔于他人,这只能算是暂时的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徐寿辉的大起大落,倪文俊的造反,自己又凭借自己的智谋掌握到了核心的政治权力时,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而这一切一切的变化,正是要感谢于上天那不断的变化,这才造就了陈友谅的有机可乘和趁虚而入。
若不是这么多的变故,他陈友谅又如何能够成为一代枭雄,甚至于日后在与太祖的巅峰决战中险些活捉太祖,成为统一天下的人呢?
或许人这一生不得不受制于天命,感慨着:此乃时也,运也,命也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