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水调歌头(一) (第2/2页)
直接说“中秋词,自圣上《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注:这话历史上出自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赞美苏轼的《水调歌头》)。
当然,宋瑶算不上正统的文臣,他这话也有拍马屁的嫌疑,但不可否认这首《水调歌头》的格局之大,的确是百年来写中秋的词中最好的作品,格局之大,辞藻之优美,意境之绝妙,谁人能及?
不少大臣们都认为圣上这是在‘断天下文人写词之路’,先有一首《青玉案·元夕》惹得天下读书人不敢写元夕,现在又有一首《水调歌头》让读书人提中秋畏惧,不就是断其他人的路吗?
当然
这只是心中想想,从另一方面这证明了这首词的绝妙。
所以宋瑶这马屁一拍,拍到了李柷的心上,后者直接下令赏赐其骏马五匹,让其他人羡慕不已。
这种场合得到赏赐,可不容易。但宋瑶这厮却做到了,就连郭崇韬也有些腻味,明明该自己的风头,却被人其他人抢了。
这种拍马屁,只有第一个拍的好的才会被圣上记住,宋瑶之后,其他人就算拍的天花乱坠,众人也觉得有所不如,这就是先入为主。
“臣妾听说陛下的《水调歌头》一出,大臣们都在传圣上之后,无人再敢写中秋。”静儿一边服侍,一边掩嘴笑道。
“你这又是从哪儿听到的?”李柷水中的手拍了一下对方翘臀,笑着问道。
静儿白了一眼,撇嘴道,“陛下的才华横溢,今日又是中秋夜宴,实际上是为了庆祝此次朝廷大胜,陛下肯定会做诗词的,宫中的姐妹们可都等着。宴会上的消息啊,很快就传到了后宫。”
“哈哈!你们这群女人啊!”李柷不禁笑道,倒是没生气。
对于浴池的场景,刘明也只能在心里想象一下,对于圣上和胡婕妤的话,却是不敢掺和。
跟静儿
玩闹了一会儿后,李柷才想起外面有个电灯泡,“刘明,记得让锦衣卫保护好琼王,那小子越来越过分了,居然王府都不回。”
“臣遵旨!”
“下去吧!”李柷淡淡吩咐道。
刘明离去后,静儿忍不住说道,“陛下,今晚臣妾来服侍陛下吧。”
李柷靠着浴池边,看了一眼对方,摇了摇头,“今晚不行。你若今晚侍寝,小心明天其他人就会针对你,过两日朕会去你那里。”
说着李柷便在充满诱惑的静儿身上过了一把手瘾。
十五和十六侍寝并不是只是侍寝,这两天是属于皇后的待遇,即便李柷宠爱静儿,也不会在这两日让对方侍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皇后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当的,特别是如今静儿诞下了皇四子,若其担任皇后,皇四子就会是太子。可以想象,这肯定会引起李贞仪和杨氏的针对,以静儿的情况,是挡不住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的。
静儿虽然知道圣上说的没错,可依然有些失望,可看到圣上的表情,她突然露出狡黠的笑容。
还没等李柷反应过来,身下就传来异样的感觉,两只手紧紧地抓着浴池的石壁,不动声色说着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