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归义现状(一) (第2/2页)
虽说城池不如洛阳规模那么大,但商业氛围远甚洛阳,让他有些期待。
……
天佑九年二月十五,西汉敦煌国都城沙州。
自从天佑八年西汉金山国败于甘州回鹘,作为皇帝的张承奉被迫签下‘父子之盟’,西汉金山国改为西汉敦煌国。这无疑对归义军政权打击很大,张承奉自此一阕不振,在西汉敦煌国的威望大跌。
如今国内暗流涌动,不少原本效忠张承奉的官员、将领和家族开始阳奉阴违。
张承奉虽然知道这些,却也无能为力。
自从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张承奉执掌归义军后,不敢坐守沙瓜二州,想以武力恢复归义军强盛时期的疆域。
当时的张承奉年轻气盛,特别在得知大唐覆灭后,直接称帝建国,不再臣服于大唐。
没办法,自从甘州回鹘崛起,中原跟归义军的联系时断时续,
不时传来的消息也都五花八门,也不知道哪些是真的。
但张承奉也是野心勃勃,不然也不会在得知大唐覆灭后就称帝建国。
西汉金山国开始几年的战事的确比较顺利,攻占楼兰,大败甘州回鹘。但张承奉还是着急了。
西汉金山国号称一国,实际就沙瓜二州之地,实力并不强大,但他又直接跟甘州回鹘开战。开始是打的不错,可很快被陷于跟甘州回鹘的苦战,到最后被打的签下父子之盟。
从独立的政权变成了甘州回鹘的附庸,任谁都不甘。
虽说张承奉是张议潮的孙子,但他让归义军损失惨重,下面的人自然不满。
沙州城下的战败,直接把心高气傲的张承奉打落谷底。
可就在这时,突然传来大唐的使者到来,这个消息无疑在西汉敦煌国引起了极大地震动。在得知消息之后,张承奉直接把大唐的使者接入皇宫。
“阁下是大唐的使者?”
看着眼前年纪轻轻的张超,张承奉有些怀疑。
他身边的亲信也不太相信,可对方身上有着半封圣旨,上面有玉玺印,不像是假的。
“在下大唐内侍省张超,奉大唐皇帝之命,于天佑六年从太原出
发,历时三年方至归义军。”张超虽然历尽艰辛才抵达沙州,而且身边只剩下两名护卫,其余的人都死在了沙漠之中。
“天佑六年?可据我们所知,大唐已经在五年前就被朱温覆灭。”没等张承奉开口,一旁的宰相罗通达便开口质疑。
罗通达本为武将,之前因占领楼兰、兵逼伊吾城而深得张承奉的重视,不久就升任宰相。
听到罗通达这毫无敬意的话,在场的官员并未阻止,反倒是张超及其身边的护卫有些不高兴。
“放肆!”
面对罗通达的质疑,张超有些恼怒,“你们从哪里得知的谣言?大唐并未灭亡,当今圣上登基后便北迁太原。”
“太原?可大唐的都城在长安和洛阳。”又有一人质疑。
“你们这是铁了心要背叛大唐?圣上本以为归义军依然忠于大唐,这才派咱家不远千里出使归义军,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归义军叛唐立国。
待咱家返回太原,定上报圣上治归义军叛国之罪。”张超代表着朝廷,虽然面对刁难,却依然据理力争,维护大唐的尊严。
张承奉没想到眼前这人的反应这么大,连忙开口劝道,“张公公息怒,请听本王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