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回鹘使团(三) (第2/2页)
若是这个使团晚半年来,估计他不会怀疑,关键来得太早了。
“陛下,老奴看来,这个回鹘使团,要么是假的,要么是…”
张承业还未说完,李柷眼前一亮,想到一种可能,“要么是这个使团根本不是来太原,而是去开封的。”
张承业心中暗惊,没想到圣上也猜到了。
“陛下英明,若使团是真的,只能说明这个使团是要去伪梁那边的,只是迫于无奈才来太原。”张承业分析道。
李柷点了点头,便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在柏乡大战和收复夏州之前,唐梁局势一直是伪梁占据上风。毕竟占据关中,还有夏州和灵武两镇,河北还有成德、义武以及名义上归附伪梁的幽州,大半个天下看似都是伪梁的。
以这支使团的行程,肯定是年前就准备了,只是年后才出发。而那时,韩逊尚未归附朝廷,夏州、宥州还在党项平夏部的掌控之中,若是再加上刘知俊,从甘州经凉州、夏州、关中到开封的道路是畅通的。
只是甘州回鹘不知道关中等地
发生巨变,伪梁残余势力龟缩在长安和华州一隅之地,夏州节度使被大唐兼并,灵武节度使韩逊也投靠了大唐。
“可还有一个疑问,甘州回鹘怎么会决定来太原?”李柷好奇道。
“陛下,这个可能跟灵武节度使韩逊有关,按照路程来算,那个时候,在盐州那边战事爆发的时候,回鹘使团应该就在韩逊控制的辖区内。”张承业猜测道。
“若是那样,倒是有趣。”李柷微笑道。
“陛下,难道我们不揭穿?”张承业疑惑道。
“为什么要揭穿?”李柷笑着摇了摇头,“朕本来就想了解一下河西和西域的情况。丁会之前汇报的,也是从韩逊那里得知的。
以韩逊墙头草的性格,恐怕也不会说太多有用的。正好回鹘人自己送上门来,那就看看这支使团是不是真的来自甘州回鹘。”
李柷其实更想知道归义军的消息,毕竟这支孤悬西域的大唐‘忠臣’势力,他可以一直很好奇。
……
就在太原城的朝廷高层都在议论回鹘使团的时候,这支使团也渡过了黄河,进入了河东地界。
若是说黄河以西感觉有些荒凉,黄河以东明显就要繁华很多。其实以绥州五州之地,自然环境不算多差,现在也不是后世黄土高原那种荒凉景象。
之所以这些地方后面会形成黄土高原,更多的还是战乱。历史上,从唐末开始,这些地方就一直战乱;到了北宋时期,这里又是北宋和西夏的交界处,战乱更是不断;南宋时期,这里又是金朝和西夏的边境交界处。
其实元朝时期,这些地方还是水草丰茂的地方,但元末和明朝时期的战乱,就让这里变成了后世的模
样。要知道,整个此时的绥州在历史上明朝时期,就在明长城附近,经常被北边的鞑靼、瓦剌入侵,自然环境就加速恶化了。
而此时的绥州,经过之前几十年的战乱,自然环境虽说水草丰茂,但人口却是锐减,加上不时的战事,商业凋敝,自然不如河东。
河东这边,特别是石州、太原府等腹地,在七八年前氏叔琮带领梁军围攻太原后,就没有遭遇大的战事。李克用死后,太原朝廷的局势逐渐便好,境内商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特别是绥州等州收复后,太原这边前往绥州的商旅也多了不少,回鹘使团一行就看到不少商旅往来。
“折都将,你可去过太原?”或许是年龄相仿,一路上韩毅和折从阮很聊得来。
只是二人的性格有些不同,韩毅本人文绉绉的,折从阮却是从小在军中长大,但不妨碍两位年轻人加深感情。
“没去过,若不是护送使团和这些战马,我可去不了太原。”折从阮骑在马背上,撇撇嘴道,心中对于太原还是比较向往的。
据说太原是黄河以北最大、最坚固的城池,他也想去看看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池。
回鹘使团要去太原,丁会不可能不派人去护送,加上也需要把韩逊上贡的一千五百匹战马和他上交那两千匹缴获的战马送到太原,所以就把盐州一战表现突出的折从阮派了去。
丁会肯定不会去太原的,他需要坐镇绥州,不能轻易离开,否则谁知道李茂贞、韩逊和刘知俊三人会不会闹幺蛾子,这几人没一个省油的灯。
不过绥州还是有些偏了,不利于统领五州之地,他也在想要不要上奏朝廷,把节帅府迁至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