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伺候的多嘎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锡白锡黑锡红!
普赞开车出了南当直向红口开去。一路左边是山,右边是湍急的红河,沿河开了有好几十公里,?河突然消失了,公路在两边都是大山的峡谷里穿梭了好一会,前面突然一个镇子拦住了,车子转了个“s”型的弯,开进了镇子。镇子公路两边的房子,现代建筑与古代民居模样的建筑交替出现,布局有点乱,但街道很干净,街道两边是榕树和橡皮树。车子在写着“新街口”牌子的地方停下,普赞想问问路。“这地方真美,只是太湿太热了。”普赞才停下车,放下车窗问了下路,就被红口湿热的气浪给打得受不了。“杨孃吗?我到新街口停车场了。”普赞打通了杨文大妹的电话。“你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告诉收费的是杨秀家亲戚就行了。然后你拿上行旅,顺着右边走进巷子来,我现在走着来接你。”杨秀在电话里对普赞说。“好的。”普赞按杨秀吩咐的停好车,告诉收费员后,顺右边道走进巷子。“是杨秀孃孃吗?”普赞看到迎面走来一位年近五十的妇女,似曾相识觉的样子。“是的,你是普赞吧?”看着长得子子弟弟白白净净,拖着行旅箱的普赞,杨秀问道。“是的。”普赞普赞回答。“我们这里,40度是平常事,如果你雨季来,整月都是雨。”看着普赞那热得难受的样子,前来接他的杨文的大妹杨秀笑着说。“杨孃,我怕我还没见到多嘎,就热死了。”满脸汗珠,脱得仅穿着一件衬衣的普赞痛苦地说。“才来我们这里的人,都是你这样细皮嫩肉的,三月后就成了我们这样:又黑又瘦,脚丫巴屎又臭。”杨秀说。“哈哈哈。……”普赞让杨秀一句话逗得大笑起来。杨秀领着普赞来到家门口。只见门口横匾上写着:“杨记客栈”,左右各挂着一个灯笼。门的样子与寸宝家的差不多,普赞知道这房子有些历史了,起码是明末或者是清早期的建筑。进了院子,一堵壁照遮住正前方,往来人员只能从左右进出。壁照上画着风寒三友。过了壁照再进去,就是开了一个月牙门的院墙,再进去就是院子了。院子左右和正前方是二层的房子。“我们家人都住在左边厢房,右厢房和正厅都用来做客房了。我家儿子在深圳工作,他要春节才回家,你就住他那屋吧。吃饭就和我们一起吃。”杨秀边说边把普赞领到儿子的卧室。“这屋有空调。”杨秀说着把空调打开,普赞立刻感到清凉了不少。“杨孃,你带我去街道办事处吧,我得先去落实养多嘎的地方。”普赞放好行旅,对杨秀说。“哦,我现在就带你去看地方,回来你再找他们谈。他们说了,如果你在顾村里人养,那就不收场地费,如果不顾,才收场地费。”杨秀对普赞说。“街道上有养过多嘎的人吗?”普赞问。“没有。原来到处都是,哪个会养这东西,去捉就行了。这两年没有了,但对面越南来卖的多呢,所以没人养。”杨秀解释道。“有人愿意养吗?”普赞问。“只要工钱合适,我也愿意养呀。”杨秀笑着说。“别逗了,你开客栈的老板,愿意赚这辛苦钱?”普赞不信杨秀的话。“我们小地方,赚钱的机会不多,送上门的机会,没人不想要呀。”杨秀笑着说。“只要能养活,我们可是长期合同。”听到杨秀的话,普赞也真切地说。“只是没养过,不知好养不好养?”杨秀也有点担心地说。“不难养,主要是地方要适合。你们这里以前多嘎多,证明气候合适。”普赞乐观地说。“好呀,那我们街道就多份就业机会了。”杨秀听了普赞乐观的话,也高兴地说。杨秀带普赞出了客栈,右拐上了山坡。山坡上一条无尽的石阶通向山顶。“杨孃,这石阶真长啊。”普赞和杨秀顶着热浪,踩着石阶,慢慢地往山顶上走。“我们这里坡多石阶多,以前满街铺的都是石板石阶,现在搞路面硬化,都换成水泥地了。”杨秀揩了把汗,说。“听说光渡口那里的石阶就有上千条?”普赞直起腰,左手扶膝盖,右手擦了把汗,说。“那个是古渡口,已经在申请全国文物保护了。”杨秀回答道。“这路那么难走,不好建养殖点吧?”普赞看到那么石阶,没有车道,担心地问。“有路通到洞口边呢,我领你走的是小路。”杨秀说。
一片木瓜树后面的陡崖前,普赞看到了一个黑黢黢的洞口。快到洞口,普赞看到一簇带刺的灌木。“钻地风!”普赞有点小惊喜。“钻地风?我们这边叫黄泡树,它的果果好吃成酿。”杨秀说。“我们也叫黄泡树呢。果实我们也叫黄泡。小时我家爷爷奶奶,春天经常领我们去摘了吃,钻地风是中药名。”普赞说。到了洞口,杨秀领着普赞走进去,洞内温度不高,洞不太深,洞壁上有的地方渗着水。一些木架子立在洞中间。“原来是租给外乡人养菌子的,后来菌子不赚钱,走了。”杨秀看着普赞脸上的疑问,解释道。
“顾街道上的人养多嘎没问题,问题是要能把多嘎养活。我们需要长期稳定的货源。”普赞对街道办事处的领导说。“问题是街道上的没人养过这东西呀。”街道办事处主任为难地说。“能问问邻村有养过的吗?”普赞期待地说。别看普赞一副乐观样,他自己也没养过,如果真让他来养,他还是怵的。“我问问镇里其他村的。”主任边说边拿起电话。“这,什么时候能问完?”听到主任的话,普赞担心地问。“我们这个镇仅有四个村一条街道。”杨秀对普赞说。“唉,别一村一村地打了,我知道绿村有个人,他养过这东西。”刚进门的书记,听到主任在打电话问养多嘎的事,边擦汗边说。“太好了,我们去找找他。”听到有人养过多嘎,站在主任身边的普赞连忙说。书记端起水杯喝了气凉白开,放下杯子说道:“那人姓名我忘了,先让主任联系好你们再去吧。”“老梁吗?我街道办老黄呀。你们村那个养过多嘎的人叫什么名字啊?什么?那人去越南一年多了还没回来?哦,回来时说一声。”主任打电话联系,一旁的普赞听到主任的话,心里凉了半截。“下个月越南就禁止野生蛤蚧买卖了。怕是只能自己先试着养了。”普赞心里想。“我自己先试着养养,如果他回来了赶紧告诉我。”普赞对主任说。“行,防空洞租金暂时不算了,等到你养活了再说了。”主任大方地说。“谢谢主任了,反正我也不是只养一天两天的,养活了就交给你们养了,我先让杨秀孃帮着我忙着吧。”普赞对杨秀和主任说。“行呀,只要老板娘愿意。”主任笑着对杨秀说。“这是我哥朋友的儿子,我肯定要帮他的。以后我要是学会养多嘎,我也就多了份财路了。”杨秀笑着对三位男人说。“老财迷,算得真精。”主任笑着伸出右手食指,指点着杨秀说。“多谢主任夸奖。”杨秀听了主任的话,也笑着说。
第二天,杨秀领着普赞到街上五金店看了建养蛤蚧的细目铁丝网和铝合金支架什么的,然后又去修理店找了老板商量了建铁网大概多少钱一平米。最后,杨秀领着普赞来到了镇上的商场。“这商场是南当最大的商场,靠那边墙的,全部都是那边过来做生意的。以前是露天商场时,就叫做’越南街’。现在虽然建了商场,但大家都叫惯了,就把那边叫越南街了。”杨秀向普赞介绍道。普赞随着杨秀走到那边摊位,找到了卖蛤蚧的人。“多少钱一只?”杨秀问正在卖蛤蚧的越南人。“你会讲越南话?”普赞惊奇地听到杨秀问价格的话居似乎是越南话。“我们那时也经常划船过去那边玩,做生意呢,会讲越南话的人多去了,本地的话大多与他们的话相通。”杨秀解释道。“3元一只。”卖蛤蚧的商贩用很正宗的普通话说。这又让普赞吃了一惊。“我们多买点,1.5元一只。”杨秀仍然用越南话砍价。“100只以上可以。”那人仍用普通话还价。杨秀以征求意见的目光询问普赞。普赞点点头,对杨秀说:“告诉他可以的。”“成交,老板。”卖蛤蚧的小贩说。“我们今天不要,后天这个时候来拿货,行吗?”普赞看对方中文很好,直接对对方说。“行,你今天要我也没有。”小贩笑着对普赞说。普赞与杨秀出了商场,径直向修理店走去。“他的中文真好。”普赞表扬道。“他在南当学院留过学,越南街半条街都归他管。”杨秀告诉普赞。“南当学院是全国越南留学生最多的学校。他们的祖辈大多都是当时在南越铁路做工时在南疆工作过的。”普赞听到那人曾在南当学院留过学,知道南当学院的情况,顺嘴给杨秀作了介绍。到了修理店,普赞对店老板说:“给你今天明天的时间按我的要求弄好,完成了我多开你1%的工钱,完不成嘛,我就另请其他人了。”“没问题,肯定拿得到老板给的红包。”店老板自信地说。
回到杨秀家客栈,正是晚饭时间。普赞这时感觉很饿。他和住店的三男两女,加上杨秀夫妇,共8人,一起围在餐桌上吃饭。杨秀给普赞盛了一大碗米饭,夹了许多菜在饭头上,心疼地说:“忙了一天了,两餐做一餐吃了,赶紧的吃了。”普赞虽然很饿,但杨孃也同样没吃中饭陪他乱了一天。他感动地说:“杨孃你也陪我乱了一天,也没吃中饭,谢谢了。”“哎,我正好辟辟谷,减减肥,省得你杨叔嫌弃。”普赞不再客气,端起碗来大口吃起来。“这是菠萝饭呀。”普赞不一会功夫就吃了大半碗,肚子半饱了,才抬起头来说。“你杨叔手艺如何?”普赞吃得太快,打了个嗝,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吃到过的最香甜的菠萝饭。”“越南的米不错,我们街道上都是吃的越南米。”杨叔接着话题说。“是呀,我们吃了小半年了,这越南的米真好吃。”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稍显胖的男人,操着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说。“这个周叔和周婶是浙江临安人,来这里做茶叶生意的。”杨叔给普赞介绍道。“这两位也是来这里做水果生意的,东北人。”杨孃对另一对三十出头的年青夫妇说。“我们都是吉林春晖的。”东北这对夫妇长着国字脸,很有夫妻相,男的自我介绍道。“我是周爱生物公司的,准备来这里养蛤蚧。”普赞也自我介绍道。“我是骑行者,才从哈尔滨骑行过来,准备去越南,然后去柬埔寨看吴哥窟去。”最后介绍自己的瘦高小伙,年纪与普赞差不多大小。“哦,独行侠呀。”普赞随口说。“原来是晋西日报记者,喜欢上骑行就辞职了。”小伙属于话不多的那种人,说完笑笑,低头吃饭不再吭声,听普赞和其他人东南西北地聊天。普赞本也是个话不多的人,但出于礼貌还是陪着两对夫妇和杨孃两口子聊天。
饭场散了,普赞想主动帮杨叔收拾,但被杨孃挡住了让他回屋休息。普赞回到屋里,打开行旅箱,拿出电脑,qq上联系上博士,让他赶紧催特种养殖证的办理,并告诉他,已经准备在红口养蛤蚧,让他明天向总经理汇报。然后去冲了个凉,躺在床上,拿过电脑,找出已经扫描在电脑中的《大救驾》看了起来。看不了多会,想想马上要饲养的多嘎,又关了电脑,下床从行旅箱中找出带来的《人工饲养蛤蚧》,躺在床上仔细看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