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泊来之物 (第2/2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野上尽是绿油油的半高麦株,正在春天的温暖中茁壮成长。
凡册走近一个正在认真劳作的农人问道:“老乡,看这麦苗今年庄稼应能有好收成吧。”
那农人发现有人在问,抬头望了一眼回答道:“哎,旱了好几年,前年才算是好转,这两年庄稼收成能有常年光景十之六七,大约每亩八十余升吧。”
凡册想了下,正常年景小麦亩产应在百余升左右,不过气候、雨水还没完全恢复,能有这个产量也属正常。
牛金星作为百官之首,自然对粮食较为关心,问道:“大顺皇帝下诏,官府发予返乡农人耕牛、农具、种子,可还及时?”
农人说道:“及时及时!大顺皇帝不仅免征三年赋税,还让百姓有田可耕;不似暴明,不顾旱情增加田税,百姓不堪忍受,只得离乡变为流民。”
凡册突然想问一个关键问题:“老乡,听口音为关中人士,可知有种粗粮名为玉蜀黍?”
农人想了下说:“知晓知晓,本农原是陕北延安人士,少时见过农人种植玉蜀黍,味不甚好,百姓大多仍喜小麦。”
凡册关心产出问题,有点急切得问:“那老乡可知玉蜀黍正常年景亩产可达多少?”
农人答道:“本农当时还小,后随家人迁徙关中长安附近耕作,周围田亩少有玉蜀黍;依稀记得陕北丰收时节,山坳几亩薄田所产即可堆积如山。”
凡册和牛金星听到此话,似乎看到了远处的曙光,他们告别农人开始往回走。
上了车,凡册说道:“丞相,此物亩产确实远甚冬麦,未分之官田尽快统计,如改种成功,定能丰收,大顺国运必将永固!”
牛金星立马回复:“遵旨!臣定将未分荒田统计无误,登记造册,作为官田分予军户及民户耕作;臣以为,官府发与耕牛、农具,由农人自备耕具,产出按官四私六分成,请皇上明示!”
凡册精神抖擞得说了声:“准!”
马车慢慢朝南城门走去,车上坐着一个穿越少年,他意气风发,誓要让大顺土地不断产出供给,让这台国家机器轰鸣着,驶向更远方!
(本章完)